信息來源:SQE供應商質量
我們簡單地將提升產品質量的方法總結為331法則,其實下面的法則,在供應商處我們應該都會嚴格關注,因為這331原則的細節的確是會影響產品質量,就是說做好了產品質量會好,做不好產品質量肯定會出問題。
一般我們在8D報告的流出原因中也會經常看到下面這些方面的內容,所以今天就總結給大家,希望能夠加強認識,同時讓你的供應商也理解這331法則,將產品質量保證在最優狀態!
一是自檢意識
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,而不是檢驗出來的。生產質量控制的密決是: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產品。要求員工對自己生產的產品,要自我進行檢驗,只有自己認為是合格品,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,在自檢中發現的不合格品,要自已做好分類并把它轉化為合格品。曹達公司針對每個崗位、每個工序都制定了具體翔實的檢查項目、檢查標準、檢測方法、缺陷等級,要求員工要熟悉掌握自己的崗位必須關注哪些不合格項,讓大家認識到只要我們每個崗位都把好了產品質量關,那么我們生產的產品就是合格的產品。
二是互檢意識
對于上道工序流過來的產品,要求員工必須進行復檢和補位,經檢驗認為是合格品,才可以進行生產,對查到上工序的質量問題,要及時反饋。堅決做到不制造不良品,不接收不良品,不傳遞不良品。發現不良品及時通知責任崗位,避免產品問題繼續存在,并做好補位工作,把不良品轉化為合格品。教育員工每個班組是就一個集體,我們只有做到整個線上的所有環節都是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,我們才能拿到全額的工資,我們才是合格的班組,優秀的班組,強化員工的互檢意識和團隊意識。
三是專檢意識
做了自檢和互檢的動作后,車間主任就要加強對專職檢驗員灌輸了:員工一邊要生產,一邊都在做自檢和專檢的工作,做為專職的檢驗員,就更應該有強烈的質量控制意識。
對于品質的控制,我認為只有緊跟了過程控制,才可控制住品質。
一是首檢控制
在產品上線前,必須要求班組長、技工和領料員工,對在要投入生產的物料,都要仔細核實;要使用的設備,要確認性能是否穩定完好。然后小批量生產產品,通過檢驗前5件產品來確認產品是否合格。合格后再上線生產,不合格要查找原因,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產。
二是巡檢控制
在生產過程中,質檢員和質檢組長要對產品進行抽查,要用80%的精力關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,如:生手員工、關鍵設備、關鍵崗位等。
三是終檢控制
在收線時,對于最后的產品,要重點控制,往往此時員工的心態都比較急躁。而且最后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倒置檢驗,所以越是快完成時的產品,越要嚴加控制!
最后就是嚴格按PDCA做事,即每天生產早會上,都要分析昨日生產中出現和碰到的質量問題,深入分析這些質量問題的危害性,使大家充分認識到不合格品一旦出廠,不僅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,而且將損害用戶利益,接下來分析產生這些質量的原因,層層追溯,明確質量責任,找出漏洞;在此基礎上,分析應采取的措施付諸實施,及時改進不足。整個活動過程要真正做到“原因未查清不放過,質量責任未明確不放過,糾正措施未落實不放過。”管理者每刀手握“明刀”,每天追求質量提高一點點。
相信通過堅持運行331法則,相信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一定會走上一個新臺階。也希望大家在供應商管理的過程中重視這331法則提及的細節!